低空经济篇 | 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低空经济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4-07-09 来源: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新赛道不断涌现。作为深圳“20+8”产业集群的战略重点类领域,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的典型代表,正逐步成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南方分院(深圳信息通信研究院) 前瞻布局深入探索低空经济新赛道。目前我院已与粤港澳大湾区地方政府、相关行业机构、头部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重点开展低空经济领域的咨询规划、标准研制、测评验证、科研、培训、大赛等工作,鼎力支撑产业落地及规范化发展。2023年12月,广东省通信学会数字低空专业委员会在广东省通信管理局指导下正式成立,我院陈晓晨副院长出任副主任委员。


一、低空经济的内涵和前景


低空经济是指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从产业构成来看,低空经济主要包括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等产业,具有辐射面广、产业链条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等特点,在拉动有效投资、创造消费需求、提升创新能级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作为一种新兴经济业态,低空经济具有高科技主导、高效能运营和高质量发展等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特征,整体发展前景广阔。因其具有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等特点,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当前,“低空经济+”概念正在与旅游、物流、消防、巡检等生活场景紧密结合,带动低空经济市场不断发展。


二、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现状


在国家层面,低空领域政策不断完善。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低空经济概念首次被写入国家规划;2022年《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加快培育海岛、邮轮、低空、沙漠等旅游业态,释放通用航空消费潜力;2024年全国两会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将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行业层面,《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生产管理若干规定》《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安全要求》等法规和标准的颁布实施,为我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此外,各地政府也积极出台相关举措,推动低空经济发展。广东、安徽、江苏、山西、江西、山东、四川、陕西、湖南、深圳、北京、重庆等地均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重点布局低空经济。

在多重政策支持下,我国低空经济产业迅速发展,低空航空器及企业数量持续增长。中国民航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有超126万架无人机,同比增长约32%;获得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且使用民用无人机的通用航空企业达19825家,比上年底净增4695家;2023年全年无人机累计飞行2311万小时;民航局已批准建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17个、试验基地3个,覆盖城市、海岛、支线物流、综合应用拓展等场景。截至2024年2月,全国低空经济领域企业5.7万家,近五年新成立的企业数近2.1万家。此外,警用航空也在加速发展。目前在我国公安系统中,拥有警用直升机近百架,警用无人机超过1万架,无人机操控员近万人。

当前,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仍存在部分痛点。一是低空经济部分领域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存在空白;二是应用场景和成熟的商业模式不足,导致市场开发缺乏动力;三是城市空域管理技术有待提高,特别是在低空空域飞行方面,缺乏智能高效的平台和管控技术。


三、低空经济产业相关工作


针对上述痛点,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南方分院(深圳信息通信研究院) 积极行动,已顺利完成以下工作:

一是牵头制定行业规范和地方标准。

我院联合无人机制造商及通信设备供应商共同开展了基于低空无人机的应急无线通信系统电磁兼容评估方案研究和测试验证工作。目前该方案已经形成标准文稿,并通过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报批,预计近期将正式公布实施。低空无人机应急通信平台是一个融合了多系统的载体,平台系统电磁环境复杂。针对这一难题,标准提出了系统级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及测量评估方法整体创新方案,可以有效评估该平台中的各子系统(例如飞控系统、基站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之间的电磁兼容性,以及系统整体的电磁兼容性,以确保该平台在实际运行中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该行业标准也是目前国内第一个针对低空无人机应急通信平台的电磁兼容性评估标准,可为低空无人机应急通信系统的设计、应用及测试验证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指导。

另外,我院近期已启动低空经济网络建设地方标准制定工作,为大湾区低空经济发展壮大提供重要技术指引。

二是开展基于应急场景的技术研究和平台建设。

我院携手应急管理大学(筹)、国内系留无人机头部企业等开展基于低空无人机的灾情感知和应急救援保障技术研究,建设基于大载重系留信息无人机灾情感知评估与救援综合保障演示平台。该平台将整合无人机、信息通信和灾情感知及评估等多个领域的技术和资源,形成集研发、测试、展示和应用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进一步推动低空应急场景的示范推广。

三是开展5G-A通感一体化技术研究和测试验证,探索低空经济在通信和监控方面的解决方案。

我院联合清华大学、ICT自动化解决方案头部企业在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领域积极攻关,充分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和资源,携手开展低空通感一体化测试方案、测试仪表研发及验证和标准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合作建设低空通信感知一体化测试服务平台,加速推进通感一体化技术的商业应用落地进程。

4f26915829ab4479b334cf4b8d47821e.png

通感一体化测试方案

四是提供地方特色低空经济技术服务。

我院充分发挥自身在ICT融合领域的技术优势和丰富经验,助力地方政府在低空领域提供全面的产业支持和定制化解决方案,提供包括低空标准体系规划与制定、低空无人驾驶航空器区域安全监管、无人机检测验证等一系列专业支撑服务。目前,团队已支撑多个地方政府因地制宜打造地方低空经济发展规划。

联系方式:

刘老师 15889600939

曹老师 13828725384

沈老师 13602631527


为您推荐